個人認為,共享單車最后會失敗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做好成本控制,前期通過融資獲得了大量資金,但是運營管理粗放,燒錢太厲害,一旦錢燒完了,而盈利模式還未成型,又被資本拋棄,那么就只有倒閉的下場。這是共享單車的前車之簽,而我們做共享充電寶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:靠燒錢才能燒起來的項目不是好項目,共享充電寶想要存活就必須做好成本控制,做到盈利。
相比共享單車,共享充電寶在成本方便是有優勢的。成本回收期方面,因為各家公司的產品形態、鋪設渠道、收費模式等方面有所差異,在不考慮運維成本的情況下,單個共享充電寶的回收周期在2-5個月不等。
由于各家的單次租賃價格基本相同,所以回本周期的長短取決于產品成本、場景特點和付費模式。通常充電寶電芯質量的好壞會影響成本;不同場景用戶的行為特點也不同,交通樞紐等地方,由于出行距離長,加上可以跨站歸還,因此租借時常較高;餐廳等小場景,客戶在等吃飯的時候也可以及時的補充電,因此使用頻次較高,另外先使用,后付費或者先付費后使用,是否需要繳納押金等等,都會影響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體驗,進而影響訂單。
作為代理商,如果想要控制好成本,縮短產品回本周期,首先要考慮產品的采購成本(包括產品價格、壽命、故障率等),其次要合理的進行資源的配置,如何管理投放產品,達到最佳的使用率和收益。。